「我自己本身是協會裡面少數的苗栗人,我非常清楚說,就是外地人對苗栗人的想法就是諸多批評啊!」
陳祺忠從多年且穩定的竹科工程師到毅然決然投入社會運動與石虎保育,這兩年是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 唯一聘用的雞舍改善計畫專職人員,爺爺奶奶就是在苗栗當地種田種水果的農民,他表示其實在地人都是很老實且熱情的人。
他認為只是老一輩的人因時空背景並不理解保育,因此面對衝突往往就採取對付害蟲的舊思維,放藥、放陷阱、捕捉移除。好比從慣行農法到生態農法的推行,是需要相當的時間跟人物力甚至政策的介入才有機會轉型,而石虎米就是成功的例子。
「比如說像你今天中午來(做志工),你看就煮一堆東西給你們吃,深怕你吃不飽穿不暖。」
「我們不是所有人都是陳超明,或者所有人都是劉政鴻這樣子的人,而是說我們就是很老實,啊如果石虎來吃雞的話我會生氣,但我人是很好的人啊!」
在2019年計畫初期,改造的雞舍戶數並不多,協會本想以現有的精簡人力進行搭建,而陳祺忠則建議多找外地志工來協力,一方面讓在地人能感受到有許多人是願意為了石虎保育付諸實際行動,另一方面也希望讓外地來的志工能對在地人多些理解。
從第一間到第一百間,已是兩年的光景,在雞舍搭建的志工社團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之虎窩,不僅凝聚越來越多對石虎保育願意付出的夥伴,也由向而外擴散不一樣的聲音。
「志工會去告訴其他的縣市人,我們苗栗人不是像大家講的說什麼苗栗國獨立啊,好像在旁邊建了一個牆然後我們就可以在把裡面的石虎殺光那種人。而是我們是很純樸很認真的人,只是說少數的民代把我們這邊污名化。」
陳祺忠粗估苗栗至少還有500至600間的中小型雞舍,也希望透過募資計畫能夠持續有資材的費用來改善更多的雞舍,他認為,改善雞舍不只是改善硬體設施,更重要的是跟在地人的溝通——唯有相互理解,才能促成共識。
「把事情往好的地方推,同時又讓在地居民覺得說我是能夠在這邊好好的生存,然後我做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對石虎保育未來的想像。」
——
【拯救台灣石虎募資計畫2.0】一起打造友善石虎的國度:
https://wuo-wuo.com/crowdfunding/for-leopard-cat